logo

学术报告

2023-03-13
分享 | RNA疗法前景广阔,核酸药物有望开启第三代药物浪潮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660


导读:


疫情催化,RNA 疗法快速发展,兑现期将至。

(1)RNA 疗法是基于RNA 分子调节生物途径来治疗或者预防疾病。RNA疗法相关药物从开发之初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早期因为安全性、递送效率差等问题,研发进度受阻,后因化学修饰以及新型递送系统的出现,再次推动行业向前发展。根据贝恩咨询数据显示,RNA 疗法相关临床在2019-2021 年迅速增加,且并购逐渐活跃,资本助力加速RNA 疗法相关的成果转化,尤其是针对新冠疫情的mRNA 疫苗的研制成功,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到RNA 疗法的潜力,有望成为继小分子药、抗体药物后,第三大药物类型。

(2)小核酸药物具有以下优势:
——靶点范围广,理论上可以转录过程中所涉及的RNA 为靶点,较以蛋白质为靶点的药物的成药性大大提高。
——相对安全,不会整合到自身的基因组。
——设计灵活,可替换某些序列进行模块化开发。

(3)市场格局:现阶段全球一共有13 种小核酸药物上市,销量最高的是来自Ionis/Biogen 的Nusinersen,2021 年销售额超20 亿美金,也是中国唯一获批的小核酸药物。目前,尚无国产核酸药物上市。

核酸药物适应症范围正在逐渐从罕见病扩展至慢病,肿瘤领域潜力初现。已上市的小核酸药物类型主要是靶向核酸的ASO(反义寡核苷酸)和siRNA(小干扰RNA),自1998 年第一个小核酸药物获批以来,适应症多为像杜氏肌营养不良症、遗传性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的罕见病;2020 年,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Inclisiran 获批,将小核酸药物拉到更为广阔的慢病领域,市场潜力打开。除Inclisiran 外,APO-APOC3、Olezarsen、Volanesorsen 已经进入三期临床阶段,临床研究显示其降脂效果不亚于单抗药物。乙肝“功能性治愈”是小核酸药物在慢病领域另一大热门且已有初步数据显示治疗潜力,核酸药物Vir-2218 联用中和抗体Vir-3434 显示出了较好的HBsAg 降低。更长远维度,小核酸药物在肿瘤领域的探索不乏有失败案例,但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Silenseed、Bio-path、圣诺医药的候选肿瘤药物的Ⅱ期临床展现了初步疗效。我们认为,若在肿瘤领域有药品成功推出,将会是小核酸药物又一里程碑式跨越。

以Ionis 和Alnylam 为代表的核酸药物公司的发展路径已经展现出小核酸药物的治疗潜力。Ionis 和Alnylam 分别是ASO 和siRNA 的代表龙头,Ionis 因其在小核酸领域的高度敏感性,多个靶点、适应症率先立项,后有大型MNC 跟随;Alnylam 在ATTR 领域深度布局,不断革新技术提高技术壁垒,2012-2022 年间市值已翻30 倍,尤其是公司研制出的GalNAc 递送技术克服了siRNA 脱靶的问题,已成为众多递送系统研发的基石。

国金证券观点:核酸药物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研制上市十余款药物,已证明其成药性。随着新型化学修饰、递送系统的推出,核酸药物的开发成功率有望提升。核酸药物也不再仅局限于罕见病领域,已成功进军慢病市场,在肿瘤市场有突破可能,市场空间大大提升,血脂异常和乙肝“功能性治愈”是两大具备潜力的细分领域。建议关注拥有自主研发的核酸递送技术平台,以慢病、传染病、肿瘤为重点布局领域的新兴Biotech 公司。

正文部分摘录:

RNA 疗法崭露头角,核酸药物研发火热

疫情催化,资本助力,RNA 疗法发展加速

RNA 疗法相关的药物开发历史可追溯到 1978 年,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有十余个小核酸药物上市,数百个小核酸药物三期临床记录。在新冠大流行期间,新冠 mRNA 疫苗得到广泛应用,再次让针对 RNA 开发的药品进入人们的视线。核酸药物,理论上知道目标 RNA 的序列,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设计对应的核酸序列,即可以得到可以特异性靶向目标的药物。与小分子、大分子药相比,核酸药物的研发生产过程更加省时、便捷,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药厂青睐,随着核酸药物的研发集中进入到三期/注册性临床阶段,我们认为,核酸药物的拐点将至。我们特此梳理 RNA 疗法行业发展前景,在前期发布《技术及应用不断突破,mRNA 疫苗前景广阔》后,再次聚焦小核酸药物的投资机会。

根据贝恩咨询数据显示,与 RNA 相关的临床研究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快速发展,2010-2019 年与 RNA 相关的并购金额达到 4.87 亿美元,而在 2020-2021 年间这一数字飙升至 32 亿美元,大量的资金投入加速了 RNA 疗法的相关成果转化,尤其是以 BioNTech、Moderna 为代表公司成功研发出新冠 mRNA 疫苗,在这场新冠病毒全球肆虐的危机中为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提高了投资者对针对 RNA 疗法的关注。


小分子化药、抗体药后,核酸药物有望成为第三大类型药物


与小分子化药、抗体药物相比,小核酸药物拥有更加广泛的靶点选择范围,成药概率更高。传统小分子药物的主要局限性是它只针对某些特定的蛋白质,即使是特异性结合的单抗,也是靶向细胞表面受体。相较而言,siRNA 和 miRNA理论上可以调控所有转录过程中涉及的 RNA,为疾病治疗开辟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核酸药物的开发曾因核酸的不稳定性、生物利用度低、递送困难等因素导致发展缓慢,但现阶段新的化学修饰和新型递送系统大大改善了核酸性质的不稳定,可成药性大大提高,有望掀起继小分子化药、大分子抗体后的第三类开发药物浪潮。



核酸药物的研发历经了 40 多年的发展,总体发展可大致分成 3 个阶段,期间有过 2 次危机,现已进入快速发展期。1956 年,科学家发现双链 RNA 在 RNA 沉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此拉开了基于 RNA 研发药物的序幕。1978 年,哈佛大学科学家设计了一段与 RSV 的 35S RNA 序列互补的核苷酸链,可以抑制病毒复制,这段序列就是 ASO,20 年后首个 ASO 治疗药物 Fomivirsen(商品名:Vitravene)在美国批准上市。1998 年 RNA 干扰机制被发现,2002 年研究发现小鼠体内的 siRNA 可降低基因表达。2009 年,在使用未经修饰的 siRNA 进行临床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安全性事件,后随着化学修饰技术的发展得以继续。核酸药物行业的第二次挑战出现在 2016 年前后,核酸药物在临床中出现了新的安全事件,患者死亡率偏高;这一次,新的递送系统的出现再次推动行业向前发展;2014 年,Alnylam 发表了 GalNAc相关技术的文献,这也成为小核酸药物开发中最重要的递送技术之一。2018 年,全球首个 RNAi 药物 Patisiran (商品名:Onpattro)获得 FDA 批准上市,该药物用于治疗遗传性甲状腺素介导的淀粉样变性的多发性神经病,由 Alnylam公司开发。



全球研发热情高,大型 MNC 纷纷布局


RNA 疗法的发展潜力也越来越受到资本的关注,根据《RNA therapeutics on the rise》数据可知,RNA 疗法相关公司,不论是在一级市场的融资金额还是二级市场中的市值表现,都在迅速增加;研发寡核苷酸的上市公司市值自 2005年到 2020 年增加了 94.2%。三家 mRNA 代表企业,Moderna、BioNTech、CureVac 自 2015 年以来共吸引了 28 亿美元的私人投资。从 2017 年开始,RNA 相关小分子开发公司融资金额开始变多。



国金证券对 2006-2022 年医药魔方中 RNA 疗法相关投融资记录进行统计,从融资轮次维度,我们发现了国外企业在 IPO、并购、增发上更为活跃,而中国企业的投融资会更多的集中在天使轮和 A 轮。



核酸领域收并购活跃,大型 MNC 入局核酸药物赛道。起初,核酸药物的研发由小型 Biotech 公司推动,但从近年相关的交易中我们可以看出,诺华、罗氏、礼来、强生、阿斯利康等 MNC 巨头通过收并购、引进的方式增加核酸药物的布局。



由罕见病到慢病到肿瘤,核酸药物开发潜力无限


核酸药物拥有更广阔的靶点选择,化学修饰和递送系统加速成药


RNA(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是由核糖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聚合形成的大分子,在遗传编码、转录、调控等环节发挥作用。根据弗朗西斯·克里克于 1859 年提出的中心法则可知,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信息遵循从 DNA(脱氧核糖核酸)转录给 RNA,再由 RNA 翻译成蛋白质,生物体的性状通过蛋白质的表达来呈现(某些病毒中还存在RNA 自我复制/以 RNA 为模板逆转录成 DNA 的过程)。



与其他药物联用,小核酸药物试水“乙肝功能性治愈”


HBV 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慢性 HBV 感染可能会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且很少可以实现功能性治愈(患者停止治疗后保持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伴或不伴有乙肝表面抗体出现)、HBV DNA 检测不到、肝功能指标正常的状态),患者基本需要终身服用药物。中国是乙肝大国,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计,2022 年在中国约有 1800 万乙肝患者,由 HBV 感染引起的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患者比例高达 80%和 60%,乙肝功能性治愈存在非常大的临床未满足需求。小核酸药物为乙肝功能性治愈带来希望。HBV 是由部分松弛环状双链 DNA 基因组组成,可以转录成不同长度的 RNA;DR1和 DR2 是 HBV 中高度保守的两个片段,针对其设计小核酸药物,可以诱导 mRNA 的降解。



主流的乙肝治疗药物是核苷酸/核苷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和干扰素。NRTI 可以抑制病毒载量到无法检测的水平,但如果停药,患者会出现反弹;因此,乙肝患者往往需要终身服药来抑制病毒复制。然而,部分接受 NRTI 治疗的乙肝患者会出现肾毒性和骨毒性的情况。干扰素也可以有效的清除病毒,但普通的干扰素半衰期短,需要隔天注射;因此,需要长效干扰素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利用干扰素治疗也存在无法耐受的问题,治疗价格较 NRTI 也更高。


现有临床数据已经验证小核酸药物对降低 HBsAg有效,联合疗法效果更佳。目前,走在全球前列的小核酸药物已经有二期临床数据读出,比如强生的 JNJ-3989、GSK 的 epirovirsen、Vir 的 VIR-2218、Arbutus 的 AB-729。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乙肝患者在接受小核酸药物治疗后体内 HBsA 会出现显著下降,但单药对于“功能性治愈”存在一定的挑战性;联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更优,例如 VIR 利用小核酸药物 VIR-2218 联用中和抗体 VIR-3434 的二期临床显示绝大多数患者在治疗结束时 HBsAg 的绝对值不超过 10 IU/mL。



现阶段 RNAi 主要用于罕见病的治疗,但在慢病、肿瘤领域都有研发中的候选药物;预计未来 RNAi 行业会因为扩展到慢病、肿瘤领域而迅速扩容。整个 RNAi 的市场可以分成罕见病、常见病(包括慢病)、肿瘤三大领域,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显示,2020 年全球 RNAi 市场规模为 3.62 亿美元,预计 2030 年该市场有望达到 250 亿美元。中国 RNAi市场在 2022 年预计为 400 万美元,2025 年有望达到 3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 300%。





  • 文章来源国金证券


  • 以上文字均摘录自——RNA疗法前景广阔,核酸药物有望开启第三代药物浪潮



    — 777永利总区医药小核酸技术平台 —


作为777永利总区医药战略发展的重要板块,777永利总区医药公司团队积极投身于小核酸药物的技术研发,致力于为客户搭建小核酸药物一站式服务平台,已经为多个处于临床前和临床阶段的小核酸药物提供评价服务,并以专业的服务能力、完善的管理体系,加速客户药物研发的进程。目前,777永利总区医药已经拥有超过70人涵盖药理、毒理、药代评价领域的小核酸团队,其中多名是拥有10年以上经验的海归博士以及技术专家,团队博士/硕士学历占比超过60%,设备投资近千万元。



   —关于777永利总区医药—

    
天津777永利总区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777永利总区医药)是凯莱英医药集团(股票代码:002821.SZ / 06821.HK)旗下聚焦于新药的药理、毒理、药代评价领域,为创新药物研发提供早期成药性筛选、临床前药理毒理整包评价、临床阶段临床药理学研究与生物样品检测服务的CRO公司。总部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上海浦东新区自贸壹号生命科学园设有实验室,总设施面积超过13000㎡。

    
777永利总区医药凭借对国内外法规的深层理解、对药物开发与评价策略的精准分析、丰富的新药评价实战经验、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国内外新药研发机构和制药企业提供覆盖药理、毒理、药代评价的全流程、一站式临床前及临床研究技术服务。

业务联系:13636617420

招聘联系:18920495817

网址://lead0601.com



武汉科技 | 黑胡椒提取物 | 陕西智能机床研究院 |